【诗词赏析】学霸测试,关于端午节诗词赏析,看看你知道哪些?
2022-06-02
[/url][url=#][/url][url=#][url=#][/url]

浣溪沙·端午
轻汗微微透碧纨,
明朝端午浴芳兰。
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彩线轻缠红玉臂,
小符斜挂绿云鬟。
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——宋·苏轼


赏 析
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暴。上片描述她们节目前进行的各种准备,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,彩线缠玉臂,小符挂云鬟,互致节日的祝贺。全词采用对偶句式,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。全词是篇民俗诗,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,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。


端 午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
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
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
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
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
——唐·李隆基


赏 析
《端午》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,描写了端午节的节日、景物特征,表达了诗人作为帝王希望百姓幸福安康、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。开头两句写端午节是处于夏季的中间,白天一天天在变长的特征。接下来两句写端午节时候的习俗:盐佐食梅子、畅饮美酒。梅子本来就是初夏时节的水果,端午节正是吃梅子的好时节,这种习俗还是古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。“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”,站在窗前,才发现院子里的木槿生长地正茂盛,靠近水边才嗅到芦苇的清香。这两句诗描写了端午节时的景物特点。结尾两联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位帝王对于百姓幸福安康、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。“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”。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,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。大家对国家的忠贞之心如果不会改变,一定会给后代子孙留下好名声。


端午日赐衣
宫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
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
自天题处湿,当暑著来清。
意内称长短,终身荷圣情。
——唐·杜甫


赏 析
《端午日赐衣》是杜甫所作,出自《全唐诗》。《端午日赐衣》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律诗。端午佳节,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,恩宠有加。香罗衣是细葛纺成,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,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。来自皇天,雨露滋润,正当酷暑,穿上它清凉无比。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,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。


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
五月榴花妖艳烘,
绿杨带雨垂垂重。
五色新丝缠角粽,
金盘送,生绡画扇盘双凤。
正是浴兰时节动,
菖蒲酒美清尊共。
叶里黄骊时一弄,
犹瞢忪,等闲惊破纱窗梦。
——北宋·欧阳修


赏 析
《渔家傲·五月榴花妖艳烘》是宋欧阳修的一首词。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。用“榴花”“杨柳”“角粽”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,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。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,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。后面紧接着抒情,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。欧阳修《渔家傲》写的闺中女子,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:享用粽子后,未出阁的姑娘,在家休息,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。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。


端午即事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
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
我欲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
——宋·文天祥


赏 析
《端午即事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。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,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,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“丹心照夙昔”的壮志。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。


午日处州禁竞渡
独写菖蒲竹叶杯,蓬城芳草踏初回。
情知不向瓯江死,舟楫何劳吊屈来。
——明·汤显祖


赏 析
《午日处州禁竞渡》,主要是面对赛龙舟的情景,而生出对屈原的怀念。
汤显祖此诗写禁止竞渡,别具一格。但是,需要强调,汤显祖对屈原不是不尊敬。汤显祖歌咏屈原的诗句很多,其景仰之情,溢于言表。据载,竞渡起于唐代,至宋代已相当盛行,明清时其风气更加强劲,从竞渡的准备到结束,历时一月,龙舟最长的十一丈,最短的也有七丈五,船上用各色绸绢装饰一新,划船选手从各地渔家挑选。汤显祖认为,这样的场面过于豪华,因此诗中加以表露。从诗中可见:一个清廉的地方父母官,是何等爱护百姓的人力财力。


七律·端午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鬓丝日日添白头,榴锦年年照眼明。
千载贤愚同瞬息,几人湮没几垂名
——唐·殷尧藩


赏 析
这首诗的主调是感叹年华逝去,感慨从生,少年时代过端午节插艾挂符等兴味已不存,只喝几杯酒祈求平安而已。人已日老,白发增多,空望石榴年年红。再看看古往今来,不论什么人不是都会死去啊,有的被历史埋没了,有几个能留下名姓啊!


竞 渡
石溪久住思端午,馆驿楼前看发机。
鼙鼓动时雷隐隐,兽头凌处雪微微。
冲波突出人齐譀,跃浪争先鸟退飞。
向道是龙刚不信,果然夺得锦标归。
——唐·卢肇


赏 析
《竞渡》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,鼙鼓初击,兽头吐威,万人助喊,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。颔联采用“鼙鼓、兽头”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,画龙点睛,以点带面;颈联采用“冲波、鸟退”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,视野开阔,以景衬人。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,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。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,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,做人不能见风使舵,而要脚踏实地。


由中共仪陇县委
仪陇县人民政府主办
中共仪陇县委宣传部承办的
“仪陇县首届诗词大会”
海选活动正在进行中
特别鸣谢
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仪陇分公司
对“仪陇县首届诗词大会”活动大力支持
新华文轩传承优秀文化
创新产业发展
唱响文化中国最强音
关注“智慧仪陇”APP了解活动详情

声明: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END
 |